全文预览

我读《小词大雅》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23KB

文档介绍
菡萏香销翠叶残”的“菡萏”中看出了古雅高贵,感受到了慢慢的、绵远的消逝。所以,王国维说:“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词是典雅的还是不登大雅之堂的,在于它的精神,不在于它的外表。我们要从美女、爱情、相思这些外表超脱出去,看到超乎表象所写的一种精神和感情的境界超脱了词的外表,叶嘉莹又带我们从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领略了词的三种境界。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第三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王国维的这个境界说,我们不同的人在品读的时候会有不同的领悟。这正是王国维词论的妙处,他让我们自己去体会去揣摩,结合的不是词人自己的生平和情感,而是我们作为读者的反应。我们用自己的修养和境界读出了小词中的修养和境界,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从张惠言《水调歌头》中的“吹彻玉城霞”我读出了他虽是江南的文人墨客,却也有李白的狂放。从辛弃疾《青玉案》中的“众里寻他千百度”我看到了他的焦急和无处安放的一腔抱负。从冯正中《蝶恋花》中的“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我体会到剪不断理还乱,道不明说不清的愁绪。随着叶嘉莹的阐述,我们可以认识到,古时地位低下的小词,也可以折射出真挚的情感,高深的哲理,美妙的境界。另外,叶嘉莹在此书中打破单一的解读模式,在解读词时贯穿了张惠言和王国维的论词方法,还将两人不同的方法进行整合,正向反向对比穿插,取两人词论中的精华,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词作中的修养和境界。叶嘉莹又用不同词人的但属于同类别的词作来评赏不同的修养和境界,让我们有更深刻和鲜明的印象。不仅如此,除了列举我国古代的词和词论,叶嘉莹在讲演中也不时拓展评说的领域,打破国界,用“文化符码”、“诠释循环”“显微结构”等西方词汇来给我们提供了解读小词的另一种可能。《小词大雅》只不过一百多页而已,但它通古达今,其中包含的大智慧,大情感,值得我们去慢慢品味。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