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投资者利益,促进企业的发展壮大,最终同样是为了满足社会成员的利益需要,两者的服务对象具有内在的一致性。所以,只要公共产品的支出能够符合资源在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合理配置的原则,保护投资者利益也是税法的目的,另外,从征税对象看,税法应向会计准则靠拢。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进行纳税调整以确定应纳税所得额,主要是出于纳税人为了少纳税有减少收入扩大成本费用的动机,纳税调整是为了保证国家财政收入的实现。但是,税法的制定应尽可能地减少对市场行为主体的扭曲作用,以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很好地发挥基础作用。纳税调整事项的多少也反映了市场行为主体受扭曲的强弱。通过所得税法防止税款流失固然保证了财政收入的实现,但往往加重了企业的负担,阻碍了企业的发展,最终不利于税收收入的实现。尽量减少纳税调整项目,使所得税征税对象真正建立在会计利润的基础上,企业所得税收入也许会暂时减少,但企业得以加速发展,形成新的税源,从长远看能够实现企业发展与税收收入增长的双臝。参考文献:1.殷静芬论我国会计准则与税收法律的差异及协调[)];中国城市经济;2011年18期2.秦文娇关于职工薪酬常见问题的财税处理[J];交通财会;2011年09期3.王桢王培论我国通货膨胀会计准则的构建[J];财会通讯;2011年21期4.臧莉新完善会计监督体系的思考[)];商业经济;2011年13期5.胡春燕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发展思路探索[J];中国外资;2011年15期6.何嘉萍公允价值会计发展历程探究[J];西部金融;2011年08期7.张秀英正确认识会计准则的地位和作用[|];河南水利;2000年05期8.杨相栋试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执行机制的基本思路[J];现代商业;2011年20期9.王秀洪浅议公允价值[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1年17期10.张明霞李云鹏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