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外国电影史复习纲要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8 |  大小:71KB

文档介绍
970)迈克·尼克尔斯:《毕业生》(1967)高峰时期(1969-1976)丹尼斯·霍佩尔:《逍遥骑士》(1969)(六、七十年代美国电影史上的重要分水岭,导致了某种“自由”浪漫、躁动的暴力情绪和风格)马丁·斯科塞斯:《出租汽车司机》(1975)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教父》(1972)、《对话》(1974)、《现代启示录》(1979)米洛斯·福尔曼《飞越疯人院》(1971);斯皮尔伯格《大白鲨》(1975)#“奥伯豪森宣言”:1962年,来自慕尼黑的短片导演们来到国际短片电影节所在地奥伯豪森,宣称要创立德国新电影。#德国青年电影——新德国电影发展的初期阶段:斯特劳布:《没有和解》(1965);亚历山大·克鲁格《向昨天告别》(1966)#新德国电影的四大导演:赫尔措格:《生活的标志》(1967)、《阿吉尔——上帝的愤怒》(1973)、《人人为自己,上帝反大家》(1976)、《陆上行舟》(1982)。主题:孤独、疯狂、异域风光;刻画边缘与孤独的人物,探讨“疯狂的迷恋”的心智;富有浪漫色彩,强烈的造型运动和动人的古典音乐。施隆多夫:《青年特尔勒斯》(1966)(预示新德国电影的觉醒)、《剧烈的争吵》(1967)、《秋天的德国》(1978)、《锡鼓》(1978)。最具现代电影表现手段;擅长艺术片,注重市场;注重剧作和文学功底。法斯宾德:《爱比死更冷酷》(1969)、《四季商人》(1971)、《自由的强权》(1975)、《玛利亚·布朗恩的婚姻》(1978)、《莉莉·马莲》(1980)。采用“好莱坞”电影模式,是传统情节剧;对艺术的忠诚和对社会的直言宣判,把非常态欲望和阴暗心理一一解剖。文德斯:《城市里的夏天》(1971)、《德克萨斯州的巴黎》(1984)、《东京之行》(1985)、《柏林上空》(1987)主题:迁移、旅行;排除蒙太奇,对运动和场景不加剪辑的“坦率”、“冷静”风格。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