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地震考古:从阿卑斯到喜玛拉雅地震带

上传者:火锅鸡 |  格式:doc  |  页数:22 |  大小:165KB

文档介绍
会议(fieldmeeting)”与工作组(workshop)/现场学校(fieldschool)相结合的方式。现场会议应成为计划实现的最佳论坛。现场会议的举办地应结合研究领域所在的区域,即Alpine-Himalayan地震带。一方面,这将有助于本地科学家发表他们的观点(即“种子观点”),以及相关领域崭露头角的年轻科学家参与讨论;另一方面,现场会议能够直奔主题,即引入更多与本计划相关的学科参与想法提出、举证,以及词汇和知识库的定义,最终推动考古地震的方法学的发展。借助考古地震学的摇篮地“地中海”及其第一次现场会议(土耳其西南地区),我们计划向东逐步开拓新地域。每次会议都将从该区域吸收更多的科学家加入该计划,使他们能共享国际考古地震学的其它成果。此外,还将开办与现场会议相关的工作组/现场学校。这些工作组的目的是在各相关学科之间传递知识、建立公共的知识库,为跨学科之间的讨论迈出坚实的一步。这些工作组会议主要面向主办国的年轻科学家,训练他们在地震地质学和考古学方面的知识。可能的主题包括:(1)地震学:地震的物理学原理;(2)地震工程学:抗震建筑的基本原理;(3)地貌学:地震的地貌特征;(4)考古学:毁坏层及其破坏形式;(5)历史/人类学:地震与历史,即古人是怎样从地震中重生的。将近的科学会议(scientificmeeting)内容主要是,总结该计划已做的工作和未来研究工作的框架。除了该计划框架中已提到的工作外,missionPalaeoseismology和ESCWorkingGroupArchaeoseismology(以及类似的活动或计划)共同主办会议或相互支持。此外,在各相关国际会议中开设专题分会,如地球科学的EGU、IGC、AGU,地震学的SSA,考古学的WAC、ISA,以及灾难等学科。在这些会议中,将强调考古地震学的主题,展示该学科现有的理念,促进跨学科之间的交流。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