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府首脑的身份参拜靖国神社,也在威胁着信教自由和政教分离的原则。这样,日本战后神道教与政治的关系又出现了越来越密切的倾向。从宗教学的角度看,日本战后社会对那场侵略战争产生不正确和错误的认识是与神道教对日本国民的深刻影响有着直接关系的。Р战争结束后的20世纪后期,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浪潮的汹涌而至,日本经济已经完全融于全球经济脉搏中。然而,任何国家和民族绝对不会甘心情愿地丧失自己的独立地位和自己独特文化与民族性格。神道教是日本大和民族的固有传统宗教,包含着日本人的深厚民族情感和民族性格积淀,日本国民自然对其还有一种特殊的爱怜情感。80年代初,中曾根首相在“战后政治总决算”的纲领中提出,通过教育改革,积极宣扬“继承日本的传统文化”、“培养爱国心”、“以日本人的觉悟为国际社会作贡献”,要向青年灌输“皇国史观”[16],激发民族主义精神。于是,文部省再次篡改历史,掩饰侵略罪行的事件。在学校教育中,天皇制的神话又粉墨登场。靖国神社祭祀活动的规模愈来愈大。成群结队的人,包括一些以公职身份出现的首相与阁僚去参拜、祭祀那些在侵略战争中为日本军国主义卖命的亡灵。更有甚者,一些日本右翼团体坚持大东亚战争史观,颠倒黑白,极力美化侵略战争,认为二战中日本“200万战争殉难者”是“面临昭和的困难,为了期盼日本的自存自卫和亚洲和平而贡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17]。1993年,伊势神宫举行第61次“式年迁宫”。报纸和神道界借“迁宫”大大鼓吹了一番。有的说神道是日本民族信仰特点和习惯的集中反映,有的认为第61次迁宫预示神道复兴的时刻已经到来。日本最大的政党-自民党的内部又出现了鼓吹神道是日本政治的核心和政权的基础倾向。日本神道界提出召开神道国际研究会,要求国际社会理解和支持。由以上种种情形来看,神道教在当代的日本社会中,仍然存在着得以发展的深厚的国民心理和性格基础,仍然影响着二战后日本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