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化重人事而敬鬼神、亲人事而远鬼神的传统有很大关系。Р第三节《诗经》的艺术成就Р一、创作方法Р立足生活实际,观察创作方法,描写生活画面,抒发生活感受,是《诗经》的基本创作方法。这一方法,近人或称为“写实”的创作方法,或称为“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Р《诗经》运用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是:善于描写日常生活的具体事物,刻画日常生活的具体细节,塑造日常生活的具体场景,并通过这些生动可感的事物、细节和场景,抒情写意,自然而然地表达内心的喜怒哀乐。Р这一特征在《国风》中极为突出。《幽风·七月》、《东山》、《魏风·伐檀》都是众所周知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作品。Р正是这种缘事而发、取事而写、记事抒情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使《诗经》成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这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Р二、艺术手法Р《诗经》在创作实践中形成了与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相适应的表现艺术。《诗经》的表现艺术高超地解决了三大难题:如何在诗歌中形象地展示生活,如何在诗歌中形象地讲道理、说感受,如何在诗歌的开头形象地创作一个情景交融的氛围。Р直接的描述事件、景物和人物是《诗经》展示生活的基本手法,利用事物作比喻是《诗经》讲道理、说感受的基本手法,借用与所述事件或所抒情密切相关的景物、事物为诗歌的开头,是《诗经》全诗创作中情景交融的氛围的基本手法。这三种手法,简言之,就是描述,比喻,发端起情。古人谓之“赋”、“比”、“兴”。挚虞说“赋者,敷陈之称”,“敷陈”就是描述。又说“比者,类喻之言”,“类喻”即是比喻。又说“兴者,有感之辞”,说的不大明确。Р又如朱熹的“兴者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就是先言它物、发端起情。描述的手法即“赋”是《诗经》最常用、最有用的手法。比喻即“比”手法也是《诗经》最常用、最有用的手法。《卫风·氓》“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爾,三岁食贫。”Р先言它物、发端起情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