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左右,下一层的焊道依次排列在上一焊层的俩个焊道中间。5.3.3?堆焊过程中,保证耐磨件的层间温度不超过200℃。5.3.4?对焊层允许存在分层均匀致密的龟裂纹,但不能出现贯穿性裂纹。5.3.5?堆焊过程中应使用专用卡尺测量,随时调整耐磨件的外型尺寸。6?质量检验及要求6.1?检验项目6.1.1?耐磨件堆焊后应进行外观检查、无损检验、金相检验和硬度检验。6.2?外观检查6.2.1耐磨件堆焊后表面应无熔渣、焊瘤和飞溅物等,并平滑过渡到母材。6.2.2焊条电弧时应符合原部件要求。自动焊时,使用专用卡尺测量堆焊后磨煤辊、底盘瓦的外形尺寸,对照原产品的图纸要求,其周向尺寸偏差不大于±5mm,径向尺寸偏差不大于±1.5mm,堆焊层表面的鳞片状突起不平度不大于3mm。6.3无损检验6.3.1如果要求对焊层不允许存在裂纹,则应对堆焊区和周围母材进行磁粉探伤或渗透探伤检验,并符合GB/T9443和GB/T9444的要求。6.3.2磨煤辊、底盘瓦的堆焊层允许存在分部均匀致密的龟裂纹,但不得有贯穿性裂纹和密集型气孔等缺陷。6.4金相检查使用一批焊接材料进行堆焊时,应在首件耐磨件上进行腹膜金相检验,金相测点两点以上。自动堆焊耐磨件的金相组织类型应为菜氏体基体上分布着各向同性的共晶碳化物和二次碳化物,碳化物的面积含量应达到60%以上。6.5硬度检查每一部件堆焊层的硬度测点应不少于三处,每处测量三次取平均值。自动堆焊耐磨件的硬度值应达到洛氏温度HRC58以上。其他手工堆焊部件应该符合相应产品的技术条件。6.6耐磨件堆焊后应满足其装配要求。7技术文件7.1堆焊技术文件应及时编制和存档。7.2堆焊技术文件内容包括:a)耐磨件的原始材质成分、表面硬度;b)焊接材料质量合格证明书;c)耐磨件堆焊工艺措施或工艺方案;d)耐磨件堆焊后的外观检验和成品尺寸记录;e)堆焊层的金相检验、硬度检验、无损检验等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