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从经济普查数据分析我区民办教育及社会力量办学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2272KB

文档介绍
给学校的生均经费不论户籍一视同仁,公办学校敞开大门接收外来工子弟,为此,地方财政每年专项补贴1亿多元。结果造成迁入东莞市就读的外来工子弟激增:从2001年的10.4万猛增到2003年的20.6万,小学生中外来工子女与户籍子女比例竟高达1l:1,原本十分宽裕的公办学校纷纷爆满,最终政府不得不马上对此项政策叫停。Р3、解决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Р从长远角度看,随着社会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政府财政能力逐渐增强,各类公办教育资源日趋充足,在地区间、教育结构上也日趋均衡,当公办教育基本达到“质优、价廉、充足”的时候,除了个别有办学特色的学校外,各类非公办基础教育将基本失去生存的空间。但这是一个长期的目标,解决民工子弟教育问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一个较长的过渡时期,公共财政不足的矛盾、各类教育在结构上和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情况将长期存在。Р目前,在我区公办教育资源相对紧缺、公建配套相对滞后的实际情况下,不宜片面强求公办学校招收民工子女的数量和比例,而应采取公办、民办、民工子弟学校“三条腿”走路的方针,多渠道解决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在加快新城公建配套的校舍与其他教育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快对现有中小学教育资源的整合、挖潜改造扩容,并鼓励相对宽裕的公办学校解决一部分民工子女入学问题,同时还要继续动员、吸纳社会力量多途径投入,改善民工子弟学校的办学条件。Р二、规范办学,加强外部监管Р我们可能有习惯于用原来对公办学校的管理办法,来管理民工子弟学校的思路,有人就主张对其要比公办学校管得更严些,因为它确实问题多、安全隐患大,容易出乱子。从我区的实践经验来看,监管要给予其适度的内部管理权限,要抓住关键,做到既要规范,又不能不打击办学者的积极性,更不能一棍子打死。所以在制定各种方案措施时,要考虑周到、切实可行便于操作。Р1、加强统筹规划,整合资源、优化设点布局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