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考专项系列复习学案:议论文阅读(附习题与答案)

上传者:qnrdwb |  格式:doc  |  页数:9 |  大小:119KB

文档介绍
了道理,并没有化为习惯,形成能力。(答“不能去掉”得1分。意思对即可得分)Р 4.(3分)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意思对即可得分)Р 5.(4分)要点:学校教育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养成习惯、培养能力。Р (答出要点得2分,结合实际、表述清楚得2分。意思对即可得分)Р课后练Р(一) Р1.放弃是成功的第一步。Р2.举例论证,论证了“我们赞赏锲而不舍的奋斗精神,但要成就一番事业,放弃和锲而不舍并不矛盾。”Р3.略。(提示:能答出“放弃的意义(作用)”等方面的作用即可。) [来源:学+科+网]Р4.略。(参考:华罗庚、钱学森等科学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物质生活条件,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毅然回国参加国家建设,最终在各自的学术领域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Р5.略。Р(二)《记住回家的路》Р1.就是自我,就是自己的心灵世界。Р2.主张年轻人趁着年轻到广阔的世界上去闯荡一番,防止把自己完全交给机会和压力去支配,以至迷失回家的路途;不主张年轻人拒绝任何机会,逃避一切压力,以闭关自守的姿态面对世界。Р3.“内心生活”是指坚实自我的心灵追求;“外部生活”是指闯荡世界的人生阅历;对一切可能性保持开放的心态,早一些在世界之海上抛下自己的锚,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领域。 4.一个人有自己的心灵追求,就会找到自己在这个世界上的位置,无论做什么事都不会迷失自我。说明:意思相近即可。Р5.先提出一个具体的问题,然后针对这个问题举出实例,再对这个实例进行深入分析,最后得出结论。说明:只要分析正确,说得有道理即可。Р6.赞同,一个人只要在遵守法律和社会公德的基础上“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并且把它做得尽善尽美,就能获得生活的充实和心灵的宁静。不赞同,一个人如果全都“顺应自己的天性”做自己喜欢的事,忘却法律法规社会公德等方面的约束,不仅得不到“牢不可破的家园”,而且还会失去自我和心灵。说明: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