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以及对“预设和生成”的理性思考。她挖掘了可供学生发展的价值点,架起了文本与学生生活的桥梁,引发了学生思维的“火花”,从而大大丰富了教学资源的生成,而我也恰恰在这一教学环节深深感受到了生命的热度和课堂的灵动。学生对《虞美人》的理解是那样直接而又自然,解读得异彩纷呈:有同学说词中的美景,有同学谈手法的妙用,有同学讲词人的愁情,有同学论李煜的身世,学生的解读是轻松而又别致的,听后我们只能说:“原来诗歌鉴赏其实是生命的对话”。Р课堂最后通过虞美人词牌的来历及与项羽《垓下歌》的比较,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拓展了诗歌意境的广度,让学生深度理解诗人的创作与诗人性格的关系,从而完成了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至此,课堂通过一个个的环节,达到教学资源共生,达成课堂教师、教材、学生三者的共赢共生。也就是教材用得恰当,教师发挥了引领作用,学生学到了鉴赏诗歌的手法。Р总之,申老师这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精”,所谓“精”就是有预设,强调环环相扣,在教学实践中,有预设,教学才有目标,有生成,课堂才会灵动。只有预设和生成和谐统一,才会使课堂精彩纷呈。申老师这节课出现了那么多的精彩,恰恰体现了预设和生成的和谐统一。Р自我反思Р 在这一节课之中,同学们参与热情很高,纷纷表达自己对诗歌的看法,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诗歌鉴赏能力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老师真正做到了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探究。Р今后在我的教学过程中,我应该做足预设,积极备课,把自己最积极的一面在课堂上呈现出来。此外,我今后的教学模式应该是以学生为主,以教师为辅,将课堂还给学生,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多给学生锻炼的机会,这样才更有利于学生成长。Р 总而言之,在今后的教学生涯里,我应该积极向优秀的老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既丰富充实又趣味横生。在这里,用屈原的一句话结束我的反思:“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