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单片机控制16×16阵列LED显示汉字设计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18 |  大小:313KB

文档介绍
步骤得到一个稳定的5V电压,此电压可作为主电路的电压源。电路中二极管为电源指示灯。Р Р Рb)单片机系统及其管脚Р常用的时钟电路设计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内部时钟方式,一种是外部时钟方式。本实验采用内部时钟方式,将XTAL1与XTAL2之间跨接一个石英晶振和微调电容,从而构成一个稳定的自激震荡器。电容值取30pF左右,其大小将影响震荡频率的高低、振荡器的稳定性和起振的快速性。为减少线间的寄生电容,晶振和电容应尽能安装得与单片机靠近,保证晶振稳定可靠的工作。Р 另一部分是复位部分。上电自动复位电路是最简单的复位电路,只需要一个1K左右电阻、一个22pF左右的电容及12MHZ的晶振。有时还需要按键手动复位,此时只要在电容上并联一个按键即可。Р 单片机信号输出采用串行输出,因此在下一模块的移位寄存器要与该部分的串行口P3.0(RXD)及P3.1(TXD)相连Р其图形如下图Р图一单片机接线图Р Р图二单片机管脚图Р4.2.3.2点阵及其驱动部分Р点阵显示用是动的态扫描来实现的。在采用扫描方式显示时,由于每行要带动十六个二极管,每行电流较大。若每个二极管安5mA计算,十六个二极管就得80mA电流,超出单片机管脚的承受范围,因此每行都加有一个驱动器,本设计的行驱动用的是十六个pnp型三极管。三极管的发射极接5V电压,集电极接点阵的行线,而其基级本应接单片机,但该接线方式占用为了16个单片机管脚,为了节省单片机管脚,用了一片74LS154译码器,这样就只需要3个管脚了。74LS154的管脚图及其说明如图三。点阵及其驱动部分总体接线图如下图(未画完整)Р各行的同名列共用一个列驱动,数据通常存储在单片机的存储器中,按8位一个字节的形式存放。由于列线过多,故多采用串行传输。由于每次要传输16位,而且数据要逐位输给驱动器,只有当一行中各列数据都已传输到位后,这一行的各列才能进行并行显示,耗时较长。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