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公务员考试法律基础知识汇总Word

上传者:业精于勤 |  格式:doc  |  页数:35 |  大小:171KB

文档介绍
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Р 单位成为犯罪主体的条件有:实施了危害社会的行为;必须是机关、企业、事业单位、公司、团体。Р (2)犯罪的客体Р 指刑法所保护的而为犯罪行为所侵犯的社会主义社会关系。Р (3)犯罪的主观方面Р 犯罪主观方面是指犯罪主体对自己实施的危害社会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后果所持的故意或者过失的心理态度。它包括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以及犯罪的目的和动机。Р 犯罪的故意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一种心理态度。在这种心理态度支配下实施的犯罪就属于故意犯罪。犯罪的故意有两种:一是直接故意;二是间接故意。Р 犯罪的过失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了危害社会的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Р 犯罪目的指行为人通过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所希望达到的结果。Р 犯罪动机指刺激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以达到犯罪目的内心冲动或起因。Р (4)犯罪的客观方面Р 犯罪的客观方面是指犯罪行为及其危害结果的客观外在表现。它包括三个基本要件:危害行为;危害结果;危害行为和危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Р 三、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Р 1.正当防卫Р 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对不法侵害者所实施的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并且未造成重大损害的防卫行为。正当防卫是法律赋予公民的一项权利,不仅不构成犯罪,而且受到法律的保护。Р 正当防卫必须具备以下条件:Р (1)必须是对不法侵害行为才能实施正当防卫;Р (2)不法侵害行为必须是正在进行的;Р (3)防卫行为必须是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不法侵害而实施的;Р (4)防卫行为必须针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施,而不能针对第三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