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深入解读十九次大精神专题党课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学习解读党课讲稿范文

上传者:科技星球 |  格式:doc  |  页数:29 |  大小:55KB

文档介绍
结论,既有深厚的理论依据,更有坚实的现实基础。Р(一)社会主要矛盾双方内涵发生了变化,但“需求”和“供给”的根本结构没有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意味着新变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确定的“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内涵都在改变。从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生活需要”的转变,体现了需要呈现出的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自2010年开始稳居世界第2位,220多种主要工农业产品生产能力稳居世界第1位。Р从农业看,我国粮棉油肉蛋菜果茶等多种农产品总量和人均占有量均位居世界第一,农业生产力水平大幅提升,高标准农田占比超过了52%、农业机械化率超过了65%、农业科技贡献率超过56%,等一系列重要指标均超过50%。Р这些都说明,我国长期所处的短缺经济和供给不足状况已经发生根本性转变,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已经不符合实际。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56美元左右增长到2016年的超过8000美元,已经达到中等偏上收入国家水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从1978年的343.4元、133.6元提高到2016年的33616元、12363元;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下降到29.3%和32.2%。(恩格尔系数则由食物支出金额在总支出金额中所占的比重来最后决定。恩格尔系数达59%以上为贫困,50-59%为温饱,40-50%为小康,30-40%为富裕,低于30%为最富裕。)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