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油田产量递减规律研究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41 |  大小:688KB

文档介绍
案编制和油田开发规划中,常用递减率来分析油田、区块、井区或单井的开发变化规律并预测未来的发展趋势。递减率方法的数据基础是油田产量构成数据,其应用原理是产量构成曲线在过去、现在和将来的重复应用[1]。所谓递减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产量递减的百分数,是衡量的递减的大小或者快慢的参数。可以把递减率表示成下述的形式:Р (2-1)Р式中:D——瞬时递减率(月-1或年-1),一般表示为%/月或%/年;Р Q ——油、气田递减阶段t时间的产量,油田为104t/月或104t/年;气田为108m3/月或108m3/年;Р t ——递减阶段的开采时间(月或年);Р ——单位时间内的产量变化率。Р2.1.2递减系数Р递减系数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月或年),产量未被递减掉的百分数。它与递减率之和等于l或是100%,因此:Р (2-2)Р式中:递减系数的单位与递减率相同。Р2.2产量递减模型Р2.2.1产量递减模式Р产量递减大概具有图2-1所示3种模式。每种递减模式下,又有递减指数和递减常数的变化,即不同的递减阶段具有不同的递减方程[2]。图2-1中Ⅲ1和Ⅲ2:递减段,虽同是凹型递减,但却不能用同一方程进行描述。Ⅰ和Ⅲ递减段更有着本质的差别。因此,正确划分和确定不同递减阶段的递减类型和递减参数,即诊断出产量递减本身所具有的内在规律,是正确使用Arps方程和进行产量递减分析的先决条件。Р图2-1 油气产量递减模式图Р 注:Ⅰ—凸型递减;Ⅱ—直线递减;Ⅲ—凹型递减;Р Ⅲ1—凹型递减之一;Ⅲ2—凹型递减之二。Р事实上各递减阶段之间的界限,即某一种递减模式的起止时间是很难确定的,但由于Arps模型要求递减开始时间,因此实际分析工作中,不得不对此进行臆断,使分析结果带有不确定性[3]。Р2.2.2Arps产量递减预测模型Р1945年,Arps首次将油气田产量递减规律归纳为指数递减、双曲线递减和调和递减三种类型。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