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近似中性粒细胞,胞核不规则,呈分叶状或S形,常被胞质颗粒掩盖,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分布不均匀染成紫蓝色的嗜碱颗粒。电镜下,可见颗粒为膜包颗粒,呈圆形或卵圆形,颗粒内充满着更细小的微粒。组织化学证明颗粒内含有肝素、组织胺。嗜碱性粒细胞参与机体过敏反应。Р5 嗜碱性粒细胞Р三、血小板Р血小板(blood platelet)呈双凸小盘状,由骨髓巨核细胞的胞质脱落而成,表面有完整的胞膜,无细胞核,但有一些细Р 教学内容Р胞器,直径2~4μm。数量变动很大,健康成年人每立方毫米血液有10万~30万个,血涂片上,血小板形态不规则,常聚集成群,Wright染色后,可分出两个区域:①透明区;②颗粒区。血小板在止血、凝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当血小板减少到10万个/mm3 以下时,就会引起皮下出血,临床上称之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Р四、血发生概述Р1.造血组织及其结构特点Р红骨髓是体内最主要的造血组织,其特点是以网状组织作支架,网眼中充满各个不同发育阶段的血细胞、造血干细胞、巨噬细胞及间充质细胞。造血干细胞在这种微环境内分化形成各种血细胞和血小板。Р2.造血干细胞Р造血干细胞又称多能干细胞,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分化形成各系造血祖细胞(定向干细胞),造血干细胞能自我更新,保持终身分化潜能。Р3.造血祖细胞(定向干细胞)Р造血祖细胞是一种已失去多向分化能力的原始干细胞,在一定环境及因素的调节下,只能向一个方向分化成某一系的血细胞。Р4.血发生过程及其形态变化规律Р各系血细胞发生,一般都经历原始、幼稚及成熟三个阶段。原始及幼稚阶段在造血组织内完成,成熟后进入外周血液。Р变化规律:①胞体由大变小(巨核细胞则由小变大);②胞核由大变小(有粒白细胞核分叶、红细胞核最后消失),胞核染色质由细疏变粗密;③胞质由少变多,嗜碱性由强变弱,胞质内出现特殊颗粒、特殊产物,如血红蛋白;④细胞分裂能力由活跃到丧失分裂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