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水污染控制与修复技术课程设计报告书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48 |  大小:4376KB

文档介绍
。Р该含水岩组由于其主要分布于山丘区,其补给方式主要为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受地形、裂隙发育程度以及裂隙充填程度的影响。除此之外,对于上覆松散沉积物的地区,还有可能接受上覆越流补给以及大气降水入渗补给。排泄方式主要为:人工开采、向下伏灰岩的渗漏及蒸发。地下水的流向主要受地形与地质构造控制,多为由分水岭向河流运动。Р3、石炭系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类裂隙岩溶含水岩组Р分布于高平~陵川、茶元~东土河及伊侯山一带。地貌形态为侵蚀低中山和剥蚀低中山,山顶呈浑圆状。主要为砂岩、页岩、煤层夹灰岩地层。Р在城区与泽州分布有5~7层灰岩,其中K1、K5两层分布较为稳定。巴公盆地以K5为主,埋深30~50m,厚度2~4.3m,在南巴公河以北至西板桥、北板桥一带富水。泊村地区K5埋深30~40m,厚度3~4m,泊村泉以西铁路附近富水。北石店盆地K5富水性不均一,主要分布于北石店、刘家川至司徒村一带;东部府城以西黄头村、背荫村至金村、孟匠一带K1富水,单位涌水量4.3~54.0m3/h•m。晋城盆地也是以K5为主,其次为K1或K4,埋深15~43m,厚度5~8m,单位涌水量3.6~100.8m3/h•m。南村盆地以K1为主,埋深8~11m,在北大社、南村至马匠村一带富水,单位涌水量34.2~147.6m3/h•m。长河谷地附近为K1相对富水,单位涌水量1~13m3/h•m,远离则富水性变差。埋藏浅、地形低、构造条件适当、上覆盖层对补给有利,则富水,反之,则相对富水性差。Р在高平,受O2灰岩漏水的影响,K1、K2岩溶水往往疏干或水位埋藏较深,水量较小,单位涌水量约0.1m3/h•m。K5灰岩层水位较高,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承压性,其富水性的强弱主要受构造控制,其次与灰岩的埋深、产状、所处地质地貌条件以及补给情况有关。例如,在丘陵区二叠系地层较厚地区,降水入渗系数小,补给量少,富水性弱;在河谷地段,如果埋深大于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