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丁喜才与《五哥放羊》

上传者:梦&殇 |  格式:doc  |  页数:10 |  大小:32KB

文档介绍
杰出的民间音乐家:中央音乐学院有杨元亨、赵春峰、朱勤甫(1961-1962)等;中国音乐学院有冯子存、赵春亭、朱勤甫(1964-1965)、李焱成等;上海音乐学院有丁喜才、陆春龄等;西安音乐学院有刘长生、王沂甫、张天恩、张宝义等;内蒙古艺校有色拉西、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等。也许有人说,这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但就算如此,它也反映出当时音乐教育界领导对民间传统的敬重态度,它因此也曾成为音乐学院的一大Р“文化景观”。而且,最重要的是,民间艺术家们把鲜活的生气勃勃的民间音乐带到学院,为音乐学院增加了一点“民间烟火”,同时,培养了第一代用民间“自然传承”方法习得的民族器乐、声乐教师。他们虽然戏称自己是“二传手”,但他们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民间“真传”,领悟了其中的真谛。这一习得经历,不仅对于他们自己,而且对音乐学院的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时至今日,它还依然存在。Р 然而,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这批民间音乐家相继过世,当年的那道“文化景观”也渐行渐远,以至黯然消失。丁喜才是1994年离开我们的,他也可能是诸音乐学院的最后一位“民间音乐家”。他的离去,意味着这样一个时代――民间音乐家“走进”音乐学院“体制”、双方“喜结良缘”的时代的结束。Р 我相信,对于我的“缺什么”的疑问,一定有很多否定性的结论,甚或认为是一个“过时”的没有意义的题目。在很多同行看来,这个问题早已解决。今天的音乐学院正在以各种方式、渠道与民间传统建立联系,甚至比几十年前还要深入。对此,我很了解。但我的心底纠结的是:像50年代那样对于民间传统和民间音乐家的真诚敬重、把他们视为当代音乐教育之根脉的态度及行为,在今天是否有所缺失呢? Р 再度提出这个疑问后,我又开始深深地怀念我从未谋面但永远敬重的前辈老乡丁喜才老师……Р Р 作者附言:本文所刊照片,由陕西府谷的郭明华、王艾林二位先生提供并慨允在文中使用,特向他们深致谢忱!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