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不谋而合,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Р 三、工艺之美Р 青花是一种白底蓝花的釉下彩绘瓷器,其做法是:应用钴料在瓷胎上绘画,然后再施透明釉,在1300度左右的高温下一次烧成,呈现出白底蓝花的效果。青花钴料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重。客观看来,青花瓷的产生,需要两个基本的条件,一是高温釉下彩绘技术,一是氧化钴类的着色剂。Р 元代青花装饰技法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但仍以白底画青花为主流,构图大多繁复饱满,器体的表面装饰满纹样,这是元代青花最突出的特征。纵观中国工艺美术的历史,在一件器具上装饰着繁复稠密的纹样,似乎只有商周时期的青铜器才独有。而青铜器的纹饰技艺和青花纹饰技艺完全不同,青铜器的纹样是采用铸造的技法,而青花的纹饰则是通过绘画来表现,其难度颇大,而元代的工匠们认识到了这一点,巧妙地采用了带状的装饰技法,使纹饰层次分明,主题突出,井然有序。Р 四、材料之美Р “青花”一般是指用氧化钴类的金属元素做颜料,在胎上绘画,然后再涂抹透明釉覆盖其氧化钴颜料,在1200度的高温下还原烧制而成,属于釉下彩。青花的钴料呈色性很强,鲜明而稳重,色彩艳丽,幽然清淡,庄重大方。元青花所使用的青料有国产,也有进口,但多数是进口的苏泥勃青料(俗称苏麻沥青)或中外混合的青料。采国产青料描绘的青花纹饰,色彩深浅分明、纹饰线条鲜明清晰,青翠鲜艳,很少会有混乱一片的现象出现。Р 五、结语Р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土壤中,在前代陶瓷艺术的基础上,在蒙元权力集团好尚的倡导下,在多民族、多种文化交流频繁的大的历史背景下,元代陶瓷艺人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开创了新的瓷绘艺术模式,丰富了瓷绘艺术的题材和表现方法,创作出了令世人耳目一新的青花瓷绘艺术作品,为后来明清瓷绘艺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开辟了道路,是中国古陶瓷艺术中一朵鲜艳夺目的奇葩。Р 参考文献:Р [1]李砚祖著.造物之美[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