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入院保证金动辄数百万元;而公立养老院,她已被排到Р7000多号,一时难以入住。什么才是她的养老模式?她有些不确定了,“走一步看一步吧……”Р 相比之下,两位女儿均在国外定居的清华大学田教授夫妇,寻求机构养老之路,顺畅一些。当他们发现体力不支,无法打理一日三餐时,夫妇俩选择了一家近郊的新兴养老院。在这家目前仅招收50多名老人的养老院,就有十几名老人的至亲已定居海外。院里的老人达成共识:“再难,也不要背井离乡。”Р 一个“非典型”养老故事Р 我国华侨华人总数约为6000万人,中国国际移民群体实际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海外移民群体。Р “现在还算比较平静,或许在5年以后,将会迎来中国人养老困境的爆发期,无论是在海外的华人社会还是在国内。”这是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老年服务与管理研究所所长隋国辉的预测。他的判断依据是,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引导下的第一批Р70后独生子女的父母,目前大部分未满70岁,生活尚能自理;但5年之后,这代人年逾七旬,生理和心理指标均将发生巨大滑坡。“养老压力将诉诸他们的独生子女。”Р 隋国辉认为,子女在海外的老人和子女在国内其他城市的老人相比,最大的差异在于,当疾病袭来,老人通常会选择去子女所在城市养老,而不会选择出国。Р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杨团认为,自立的老人无论在海外还是国内,往往更能解决好和子女相处的伦理问题。她说:“每一代人都应首先为自己而不是替下一代人考虑。每一代人都应首先解决好自己的问题。”Р “其实在去留的选择之间,这些‘非典型’养老故事背后的讨论空间,不正是日益加剧的中国老龄化社会必须面对的养老模式和思维的转型?”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教授张欢,在看过张薰新闻后如是点评。在他看来,老龄化社会所提供的真正理想的社会支持体系,应该让“张薰们”获得真正的养老自主权。这正是张薰“非典型”养老故事在当今中国社会的典型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