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冯小刚。九十年代冯氏电影深受王朔作品影响,自嘲、反讽、幽默在他电影里随处可见。以调侃的方式解构了当下社会中许多压抑了的社会理想和人物心态,在主流话语中为自己的人物赢得了一席之地,成为市民阶层欲望和话语的代言人,而正是这个庞大的市民队伍正是冯小刚电影得以发展的生存和基础。Р 试看冯小刚的喜剧电影不难发现,他电影中一方面通过将他们机智幽默超然的立于世俗之中,另一方面通过解构主流话语精英话语实现了“市民”形象的树立。“冯小刚往往捕捉利于展现人物性格的形象塑造,而在看似离奇古怪而又有真实生活质地的喜剧情节,精心编制的故事情境中将小人物日常生活的疲倦和内心的压抑苦闷释放出来,从‘梦境’中卸掉包袱和束缚”。[8]《甲方乙方》的好梦一日圆让多少电影观众完成了他们在生活中可能永远无法完成的理想和对懦弱、自大等性格的嘲讽,《没完没了》中惊险奇特的爱情游戏,都是对以往英雄传奇,崇高理想的肆意颠覆。而在《大腕》中我们又看到,追求“诗意传达”“历史意识”,绝不制造“文化垃圾”的大导演泰勒最终在江郎才尽中心力交瘁而患病。一部荡气回肠气势磅礴的历史史诗反倒成了玩世不恭的尤优执筒的广告秀。《非诚勿扰》里更是直接指向了当下受到热捧的所谓“现代艺术”聚集地七九八艺术区,调侃为“伪文化、为艺术”,将自我标榜的“精英艺术家”们翻了个底朝天。表面上看,以标榜理想、新潮、审美意识的精英分子被冯小刚毫不客气的埋葬进历史的废屑,实则是大众文化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真正意义上的和解与共谋。(如果说在《手机》《天下无贼》里这点还有待考察的话,那么冯导从4Р 《夜宴》开始到《一九四二》的转型则是最好的例证。)Р 除了对平凡的歌颂和对精英的解构吸引了大多生活在市井中的观众外,冯小刚无论是在对观众心里的把握上,电影作品的处理上还是对市场的敏感,宣传的重视上都显示出惊人的天分。这三点,无疑也成为冯小刚喜剧电影长盛不衰的鼎力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