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都江堰故事

上传者:塑料瓶子 |  格式:doc  |  页数:6 |  大小:302KB

文档介绍
吴平勇说,随着科学和技术的进步,人们防洪的工程材料也处于不断改进中,堵水墙就是一例。Р 据媒体报道,堵水墙是一条长长的黄白相间的帆布水袋,用钢筋固定在坝顶,再用水泵从湖里取水注入水袋里,形成6米长、60厘米高的一堵水墙,用水来抵挡水。关键时刻,比如哪个地方出现漫堤的险情或者决口比较小,就可以把这个移动折叠式的堵水墙搬到现场,立刻进行组装、拼接、充水,10分钟就能发挥挡水的作用,作用非常明显。Р 这种“以柔克刚、以水治水”原理治水的工程措施也不鲜见,分布在成都府南河各处的橡胶坝就是其孪生“兄弟”。只是橡胶坝充满水后,横着安置于河床上,如上游来水量小,河道水位低,就朝橡胶坝里注水,让它形成一个个拦水低坝,用以抬高水位,增加河道亲水性,改善水环境,让城市更加宜居。Р 一旦上游来水时增大,有洪灾风险时,立即排掉橡胶坝中的水,还原河道断面,让来水奔流而下。而堵水墙是顺河岸安装在堤顶,相当于加高了堤坝,抬高了挡水位,增加了抵御洪水的能力。Р不要迷恋神器,要“就地取材”Р 采访中,作为水利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吴平勇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抗洪,我们不要迷恋所谓的“神器”。Р 他说,不可否认,各个地方由于洪水成因和地理因素不尽相同,抗洪的手段和材料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其原理都是一样的。比如说,在都江堰,古代,人们把鹅卵石装进竹笼,一条条投入岷江抗洪。后来,随着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人们把竹笼换成更为耐用的铅丝笼、钢丝网箱、钢绳主动网、大体积的砼六面体异形体等等,目的都是让投入江中的抗洪材料更不易被洪水冲走,还能跟随地基情况发生变形,从而达到保护江堤或者封闭缺口的目的。Р 他还认为,即使出现了类似德国“神器”这类抗洪装备,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也要考虑技术的可靠性和经济的合理性,既要符合发生洪水的地域的水文气象、地理环境、物料设备、技术水平,抗得住洪水袭击,也要造价合理、便于生产,可以大量使用和装备。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