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桑。妻子很贤惠:精心照顾病重的公公,深爱阿米尔,鼓励其写作,欣喜其成就。阿米尔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和世间的美好。索拉雅多年不孕,阿米尔内心觉得或许是上天对自己过往的惩罚。Р 拉辛汗留在阿富汗,在战乱不断的年代里,有能力照顾自己,照顾阿米尔父亲的房子,找回哈桑一家,也联系美国的老友。在2001年6月打给阿米尔的电话的最后一句Р“来吧。这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12],再次为阿米尔指引了方向:犯错后,只有勇敢地面对,进行弥补,才能心安。而且,对于阿米尔回阿富汗搭救侄子,拉辛汗提供了人力财力方面的大量支持。Р 四.结语Р 阿米尔性格中的怯懦自私的一面是有连续性的。哈桑事件后,阿米尔不敢告诉拉辛汗,即便他隐约的感到这位真诚的朋友知道?@件事;后来索性眼不见心不烦,撵走哈桑;逃亡路上对父亲伸张正义胆怯不已;婚前不敢告诉索拉雅自己曾背叛朋友借此排解压力。当然,人的性格是复杂的,也不会一成不变的。阿米尔喜欢读书写作,深爱父亲,深爱妻子,敬重拉辛汗。他在得知真相后,怨怒和犹豫后,还是勇敢地救出侄子,尽管被揍得伤痕累累。童年的错误貌似回补了,但又一个错误在等着他:一个草率决定导致侄子自杀差点丢掉性命,后来得了自闭症,回国后仍需爱心和耐心来挽救。通过梳理阿米尔的家庭关系,分析阿米尔的性格形成和变化,读者也会反思到个体成长的苦痛和遗憾的一面,无论是长辈还是晚辈,只有将心比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关系融洽和谐,生命中才会少一些遗憾。Р 注释Р [1]王科.政治心理学(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一版,P198 Р [2]亚里斯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M).苗力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3 Р [3][4]][5][6][7][8][9][10][11][12]卡勒德?胡塞尼.追风筝的人[M].李继宏,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Р (作者单位:山东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