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中国柑桔黄龙病研究三十年

上传者:似水流年 |  格式:doc  |  页数:31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9b),也不是类菌质体,而是一种类细菌的原核生物(赵学源等, 1981),其界限膜似有细胞壁的性质(陈乃荣等, 1981)。有称之为类立克次体或类细菌(Bacterium anism, BLO),也有称之为类薄壁菌型细菌(Gracilicute like bacterium)(吴世盘和李剑书, 1986; 范怀忠等, 1986)。柯冲等(1991)应用超薄切片与细胞化学的方法,对黄龙病病原形态和病原细胞壁进行研究,认为我国柑桔黄龙病和印度青果病病原是相同的,同属于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但它们之间具有不同的血清型。从此,我国植物病理界统一了对黄龙病病原性质的认识。Р黄龙病也是国际柑桔上最重要的一种病害。长期以来国外多称之青果病(Greening disease)。最初认为黄龙病的病原是类菌原体。后来,法国学者进一步对病原菌体的细胞壁结构及DNA的研究,确认黄龙病的病原是一种革兰氏阴性细菌,属于候选的韧皮部杆菌属(Candidatus liberibacter)。Р1995年,在福建省福州市召开的第十三届国际柑桔病毒学会(IOCV)的工作会议上,全体代表鉴于我国林孔湘教授证明黄龙病的传染性比南非的青果病早十年,一致通过决议,将这一类柑桔病害正式称为柑桔黄龙病(Huanglongbing, HLB),国际上统一了柑桔黄龙病的病名。Р4.2病原提纯与抗体制备Р在实验室内,利用菟丝子成功地将黄龙病菌从柑桔转到草本植物长春花上,黄龙病菌能够得到比在柑桔树体内更好的生长与繁殖,菌体浓度较高,为直接从长春花病株中提纯黄龙病病原奠定了基础(柯穗等, 1986; 唐伟文和范怀忠, 1987)。采用草地菟丝子(Cuscuta campestris Yunck)为桥梁,将黄龙病病原从柑桔传到长春花(Catharanthus reseus),起初引起长春花叶脉局部黄斑,后渐扩展为全叶黄化,其潜育期为3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