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腕踝针操作评分标准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4 |  大小:84KB

文档介绍
—后面两旁Р与前面的2区相对Р颞后部,颈后外侧靠斜方肌缘,肩胛冈上窝及肩胛中线垂直向下区域的背和腰Р⑥6区——后中线两侧Р与前面的1区相对,枕、颈后部、颈椎棘突至斜方肌缘,胸椎棘突至肩胛骨内缘,腰椎与骶正中嵴至尾骨两侧、肛门。Р⑦肘部的分区Р1区在肘窝内侧Р2区在肘窝中部Р3区在肘窝外侧Р4区在肘之桡侧Р5区在肘之背,稍靠桡侧为肱骨外上髁Р6区靠鹰嘴内侧Р⑧膝部分区Р1区—膝后部(又称腘窝)内半侧Р2区—膝部内侧Р3区—髌骨内缘Р4区—膝部阴阳面交界,以髌骨为中心Р5区—膝部外侧,与2区相对Р6区—膝后部外半侧Р⑨踝部分区Р1区—跟腱内缘与内踝之间Р2区—内踝Р3区—内踝与胫骨前嵴之间Р4区—胫骨前嵴与外踝之间Р5区—外踝Р6区—外踝与跟腱外缘之间Р⑩足部分区Р1区—足掌面的足跟Р2区—足掌中段的内侧Р3区—从内踝前延至足母趾内侧Р4区—足背至足趾背侧Р5区—足掌中段的外侧Р6区—足前掌至足趾Р踝部针刺点Р排列在内踝和外踝上约三横指环踝一圈处,记作下1~6Р㈦针刺点的选择Р1、根据症状所在的区选择编号相同的点Р2、分左右上下Р3、症状恰在中线,针两侧若在横线以上,针两侧上1或上6,在横线以下,针两侧下1或下6Р4、一侧肢体感觉或运动障碍,上肢针上5,下肢针下4,全身或不能定位的症状,针两侧上1Р㈧腕踝针的疗程Р1、每日针1次,针3次后改为隔日针1次Р2、隔日针1次Р3、每周针2次Р㈨腕踝针的不良反应Р1、皮下出血Р2、晕针Р㈩针具:一次性不锈钢针灸针,直径0.25毫米,长25毫米Р安尔碘或75%酒精棉球Р棉签或干棉球Р纸胶带Р针刺法Р皮下浅刺Р不要求得气Р针刺方向:针刺方向朝向症状端Р针刺点位置:纵轴固定,上下可调整Р进针深度:将针身几乎全部刺入,留2mm针身在皮肤外Р留针:留针时间一般为30分钟,最长不超过24小时,留针期间不捻针Р针刺点上1定位:Р在尺骨缘掌面浅沟的中央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