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笛的三重协奏曲。值得注意的是,该首协奏曲在第一乐章结束前的那一大段的羽管键琴独奏,或许正是现代协奏曲中华彩乐段的鼻祖。这六首协奏曲的第一乐章都是以活泼明快的气氛开始。这是一种典型的社交音乐,体面、欢乐、有点趾高气扬,是当时这类音乐的标签,适用于任何仪式、庆典、宴会等场面。整个乐章只建立在一个单一的主题之上。巴赫在创作上坚持着每次只做一件事的古老原则,在一个音乐内核中尽情挥洒自己的才能。这或许会被认为是一种单调的音乐,因为它不象现代的协奏曲,对比的主题形象,产生二元的戏剧效果,戏剧效果产生故事。我们已经习惯了听故事,一旦没有听到所期望的戏剧效果,便会感觉音乐平淡。其实,我们应该学会每次寻听一种情感, 多数的人生不也是在平淡中走过的吗? 第二乐章都是抒情的慢板乐章。这里即有沉思、忧伤情绪又有充满诗意田园画卷。聆听这一乐章,不求在音乐中得到什么,只需放松身心,享受缓缓流过的音乐时光。传统的热情又回到第三乐章。巴赫在这里向我们展示了他高超的作曲技巧。第二、四、五首以赋格体结束。巴赫将这种对位音乐的最高形式发展到了顶峰, 后面再也不曾有人超越这位巨人。一个音乐主题飞翔( 拉丁文 Fuga 意为飞翔)在乐队的各个声部之间, 变化多端、穿梭往来。赋格曲就象延绵起伏的山脉、海浪一样,错落有致,乐队中每个声部的个性都能被听到。第一、三、六首采用民间舞曲体裁,热烈欢快的民间舞蹈正适合套曲的结束。总之, 巴赫的音乐创作是一条体现信仰的道路, 这也是辨别其音乐风格的准则。在巴赫的音乐中, 诗的文学性与音乐语言的结合, 尤如一幅幅图象, 蕴含着节奏、形象、和声、旋律、装饰音等等,装点着音乐的空间。参考文献: [1] 冯伯阳主编.《音乐作品欣赏导析》,吉林教育出版社,1994-12 。[2] 林逸聪《音乐圣经》,华夏出版社。 1999-1 [3] 《外国音乐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 198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