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指出“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有相当力量的正式武装,便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 在主要研究农民问题后, 他又将工农问题同武装割据联系起来,开启了又一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创举,这个大胆的创新不仅给党指明了方向,而且挽救了濒临绝境的中国革命,并为毛泽东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而在他的另外一篇思想经典《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毛泽东理性的提出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审时度势地提出在农村建立红色根据地以及游击的战术。这可以说是将他对农民的关注和战速思想完美的结合起来,从此中国革命便从本质上焕然一新。四从改良主义者到马克思主义者毛泽东并非天生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在接受马克思主义之前, 他曾经是一个具有自由主义倾向的改良主义者。这一点不难从他创办的《湘江评论》的“创刊宣言”中看出:自‘文艺复兴, 思想解放, 人类应如何生活?’成了一个绝大的问题。从这一问题加以研究, 就得了‘应该那样生活’‘不应该这样生活’的结论。一些学者倡之, 大多民众和之, 就成功或将要成功许多方面的改革。经过实践探索, 毛泽东彻底告别了杜威和胡适的自由主义和改良主义, 从思想和行动上完成了向马克思主义的过渡。由此可见,毛泽东思想既是实用的,又是超前的;既是马克思理论的,又是与中国实际的完美结合;既是个人的,又是全中国的。他在发展思想是所用的方法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去借鉴,尤其是实地考察和实事求是。更值得学习的还是那种创新精神,马克思理论虽然不是毛泽东首创,但他通过学习和研究,结合具体国情,发展出毛泽东思想,是使中国革命为之一新,并最终挽救了革命。没有创新就没有出路,乃革命发展之本! 参考文献: 《毛泽东传》, (美)特里尔著, 2006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毛泽东, 1925 ; 《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毛泽东, 1928 ;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 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