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果。如果通过采取某种特殊的方法,使得在共振腔内不同的振荡纵模之间建立起确定的( “锁定”的)相对位相关系,则它们之间的振荡就不再是彼此无关的, 而必然伴随着一种多纵模间的相干作用效果。众多纵模之间保持同步振荡和彼此之间相互“干涉”作用的结果, 导致输出激光呈现为一系列规则的脉冲系列; 该序列中每个单独光脉冲的时间宽度, 由维持同步振荡的不同纵模的数目所决定, 并且在数值上约等于相邻纵模频率间隔与上述振荡纵模数相乘积倒数。由上面的说明可看出, 为获得尽可能窄的输出激光脉冲宽度, 采用具有较大增益带宽的激光工作是有利的。为实现激光纵模之间的位相锁定, 可分别采用以下两种方法: 主动锁模和被动锁模。主动锁模是在腔内置入适当的损耗调制元件( 如声光调制元件或电光调制元件) 并使调制的频率正好等于由共振腔所决定的相邻纵模频率间隔= /2( 为光速, 为腔长)。此情况下,按傅里叶分析原理, 对某个指定的纵模而言,由于受频率为的幅度调制, 其频谱结构图中的侧边带正好与其相邻的两个其他纵模频率位置相重合; 这意味着通过调制侧边带而使不同振荡纵模之间发生能量耦合并进而形成同步振荡或位相锁定式的振荡。被动锁模技术: 实验研究表明, 将可饱和吸收染料媒质置于激光共振腔技术内, 不但可起到调开关(见技术'" class=link> 激光调技术)的作用,而且在一定的条件下, 他们亦可起到锁模的作用;此时不需要外界附加的调制源,而是靠染料媒介本身与激光相互作用的固有特性, 因此这种锁模技术称为被动锁模技术。多个振荡纵模与腔内可饱和吸收染料媒质相互作用的结果,是使染料媒质本身的光学透过率特性呈现出周期性脉动的特点, 而这种变化周期所对应的频率, 恰恰等于相邻振荡纵模之间的频率间隔, 从而能产生类似于主动调制锁模那样的效果。被动锁模的优点是方法简单、装置轻便; 不足之处是锁模稳定性和重复性不如主动锁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