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戏曲服饰论文:汉乐舞服对戏曲服饰的作用探析(共9032字)

上传者:苏堤漫步 |  格式:doc  |  页数:17 |  大小:68KB

文档介绍
可以得到确实的印证。这种曾经在汉代盛行一时的舞步形式,充分展现了长袖与细腰的完美组合。《西京杂记》中也记载了刘邦宠姬戚夫人“善翘袖折腰之舞, 长袖飘举, 仪态万千”的曼妙身姿, 这种自上而下的推动, 更能见出折腰舞步在汉代时的流行之盛。在“折腰舞”中, 曳地长裙覆盖了舞者的双脚, 观者看不到舞蹈者双足的蹈动,如“足不在体下”,却只看到灵活扭动的纤细腰肢, 像是腰肢在带动足下舞蹈一样, 这种忽略下体及足部的舞蹈形态,更能突出地表现舞蹈者袖身及腰部扭动的上体的动态, 以更加突出女性的优柔婀娜之美。如北京郭公庄大葆台西汉墓出土的玉雕舞人,就表现了这种长袖折腰的舞蹈形态。舞服衣裾曳地, 行走时向后拖起, 腰身高束, 拉长了下体与上身之间的比例, 舞蹈时扭动腰肢, 上身左倾, 下身右斜,两臂一扬起一叉腰,恰到好处地维持了身体的平衡,扬起的臂膀长袖抛过脑后, 飘至身后的裙裾处, 叉腰的长袖则下垂曳地, 与裙裾相接, 并向上卷起, 由于裙裾拖地, 遮盖了双脚, 使观者感觉不到足部的蹈动, 只感到腰身的扭曲带动了舞步徐徐前行,优美婀娜的体态在这种舞步中淋漓尽现。这种“翘袖折腰舞”一方面表现了汉代舞蹈的独特特点,另一方面也表现出汉代舞服形态的独特韵味。为了突出女性题材的轻柔曼妙之美,汉代乐舞服在服饰形制的极度夸张之外, 面料的轻薄柔软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素纱禅衣, 轻如烟雾, 薄如蝉翼, 就是汉舞服材料轻薄柔软的最佳实物考证。汉末时, 白紵麻织品在吴越一带的长足发展, 使本为吴地民间舞蹈形式的白紵舞很快就发展为宫廷乐舞, 创作了直接以面料命名的《白紵舞》。《乐府诗集》中对这种新颖的乐舞形式及舞服形象作了专门的描述: 质如轻云色如银,爱之遗谁赠佳人。制以为袍余作巾, 袍以光驱巾拂尘, 清歌徐舞降抵神, 回座欢乐胡可陈。⑥如诗中所描绘,白紵舞舞服质料轻薄,色泽洁白,形制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