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形成完备的稳固的国家机构,女王当政也反映出当时母权制的残余影响。④大和国:三世纪后期,兴起于本州中部。经一系列征服战争,到四世纪前半期,不仅征服了本州的大部分地区,还把九州置于自己的统治之下,并涉足朝鲜半岛,占领半岛南部,建任那日本府。大和国以任那日本府为据点,不但掠取朝鲜的人口、物资,摄取大陆文化,而且干涉朝鲜事务,胁迫百济与之结成同盟,对抗新罗和高勾丽。侵略朝鲜大大增强了大和国的实力地位,到五世纪初,最终完成了日本国土的统一,建立了统一的大和国家。大和国首领称天皇(大王),统一国家就是以天皇为首的奴隶主贵族的联合政权。天皇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世袭君主,但并没有绝对的权力,其权力要受到氏姓贵族的制约。所谓氏姓贵族,指日本“大化改新”前把持日本国家各级政权的奴隶主贵族。这些贵族大都出身一定的有势力的氏族,大和国的天皇则按其出身门第的高低授予一定的荣誉称号,称为“姓”,如“臣”、“连”、“造”、“君”、“直”、“首”等。这些被授予“姓”的贵族就被称为“氏姓贵族”,中央(大和朝廷)和地方政府的各级官吏都由他们充任。因此可以说大和国实际上就是以大王(天皇)为首的氏姓贵族专政的国家。2、部民制:日本古代大和国(3世纪—646年)特殊形态的奴隶制。因其生产者被按照生产职能分为各部(如田部、织部、锻冶部、土师部制陶和海部渔业等),称为部民,进行集体劳动,故名部民制。部民制下部民没有人身自由,可以转让。来源:一是被征服的氏族成员;二是中国、朝鲜渡海而来的大陆移民。二、大化改新公元646年,日本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社会变革运动,它和1868年开始的“明治维新”并称日本历史上划时代的两大里程碑。这次社会变革是在日本奴隶制(部民制)岌岌可危之际,受中国隋唐封建制的强烈影响而发生的,革新后的律令制国家体制也参照了中国隋唐制度。因革新始于“孝德天皇”大化年间,故称“大化改新”、“大化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