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埋下了隐患。正因为缺乏对电视传播规律以及脱口秀节目特征的必要了解。《壹周立波秀》过分注重沿袭了剧场中“以我为主”的创作思路,将个人意志过多的带入了集体创作,忽视了撰稿、编剧等多工种的配合,偏倚即兴表演中的“抓科”与“现挂”,对文案重视不够,准备不充分。淡漠了“电视观众”与“剧场观众”在文化背景与观看心态上的显著差异,对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工具应该承担的社会教育责任估计不足。就个人角色而言,电视节目主持人自己个人面貌出现,要以自己鲜活的生命力和真诚的感染力来实现媒体的传播目的。但主持人又不仅仅只是个体的呈现。“主持人是个人角色、媒体角色和社会角色的三位一体。就个人而言,主持人应该是现货、健康有生命力的人,是一个真诚的人;就媒体而言,主持人是媒体的符号,体现的是媒介角色,必须成为这个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不能缺位、越位或者失语、乱语;就社会角色而言,主持人应该是一个具有社会良知的知识分子形象,这个社会角色要求主持人一方面满足公众的要求, 另一方面还要致力于引领公众。”【6】从这个角度而言,以海派清口表演方式为主题的《壹周立波秀》,在角色设定上虽然实现了有“表演角色”向述评者和自我角色的中心转移,在“说主旋律说得最妙”的自我解释和《国家大事》系列的尝试中也可以看出, 《壹周立波秀》力图在“媒体角色”有更好的贴近,但三位一体角色设定的剧场表演方式的孑遗,某种程度地限制了他进一步向“媒体角色”的靠拢。至于在“社会角色”上,从“微博门”到新近的与同济大学的“骂战”,负面新闻一直缠绕在身的周立波与人们期待的社会角色显然还有一定的距离,这在某种程度上《壹周立波秀》的角色认同和影响力也造成了相当影响。《壹周立波秀》在由脱口秀向独口秀的转身中,进一步强化了个性表达在节目中的重要支撑地位,而让多元话语空间加以退让。于是, 《壹周立波秀》从形式上的脱口秀回归到海派清口。问题是这个并不华丽的转身也为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