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道清淤产生淤泥总量为 71.17 万m3。产生的淤泥采用 1m 3 挖掘机挖装, 10t 自卸汽车运输至附近弃土区,平均运距不超过10km 。对于含水量较大的淤泥,无法直接装车运弃,施工时需外购干土与河道淤泥进行搅拌后,利用 1m 3挖掘机进行装车, 10t 自卸汽车运弃至弃渣场。(2) 生活垃圾、建筑垃圾施工人员进驻在临时施工场地,会产生生活垃圾,场地人员按施工期最高峰 600 人计,生活垃圾产生量按 0.5kg/ 人?d计算,则每天产生量约为 0.3t,施工期产生量为 162t 。生活垃圾定点收集,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路桥拆建及雨水口修复等过程拆除原有构筑物会产生少量的建筑垃圾,主要成分为混凝土块、水泥块、砂石等,无有害物质,拟运往建筑垃圾消纳场处理。 3.1.1 .5施工期生态影响源施工导流、围堰、机械挖掘、淤泥清除、土方开挖等施工活动在河床内进行,对水生生物尤其是底栖生物构成直接威胁,破坏治理河段底栖动物栖息地和水生植物生存环境。在河道内进行土方开挖、回填活动,加大水土流失风险。本工程弃渣场以及生产和生活等临时占地共19.36 公顷,对当地土地资源、农业生态压力可能会造成影响。施工期河道清淤扰动河底的污泥,在河道两岸堆积土方和物料,以及施工占地破坏河道两岸地植被,也会对河道景观造成影响。 3.1.1 .6施工期社会影响源( 1)人群健康施工期间施工人员进驻,增加了工程所在地的易感人群,也可能带来新的传染源, 从而增加传染性疾病传播的可能,对施工区施工人员和工程区周围居民的人群健康会造成不利影响。施工人员长期与受到一定程度污染的河床底泥直接接触,若劳动保护措施不到位, 可能引发疾病。(2)交通影响施工期可能造成工程所在地的交通局部堵塞,给当地群众的出行带来不便。 3.1.2 运行期环境影响源分析小中河河道治理工程既是一项防洪工程,也是环境保护工程,工程实施后具有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