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末,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推出了晶闸管(可控硅SCR)这一电力电子器件,为变频器的发展提供了划时代的基础硬件。此后,电力电子器件普遍应用了晶闸管及其升级产品。但其调速性能远远无法满足需要。Р60年代,变频器在发达国家开始逐步产业化生产,世界变频器产业的发展拉开序幕。20世纪70年代开始,脉宽调制变压变频(PWM-VVVF)调速的研究得到突破,变频器的软件技术出现飞跃式发展:1971年德国、美国提出了矢量控制技术,使得变频器的调速性能可以和直流调速相媲美;1973年,美国提出了电子电子技术——“采用电力半导体组件进行电力变换和控制的技术”这一新的技术学科;1979年,日本采用矢量控制的变频器开始实用化,变频调速技术上了新台阶。80年代以后微处理器技术的完善使得各种优化算法得以容易的实现。Р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美、日、德、英等发达国家的VVVF变频器技术实用化,商品投入市场,得到了广泛应用,交流调速取代直流调速、计算机数控技术取代模拟控制技术成为应用技术的主流。电机交流变频调速技术被国内外公认为最有发展前途的调速方式。期间,美国和德国凭借电子元件生产和电子技术的优势,高端产品迅速抢占市场。Р步入21世纪后,国产变频器逐步崛起,现已逐渐抢占高端市场。Р低压变频器自20世纪60年代左右问世,到20世纪80年代在主要工业化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行业内知名企业主要包括瑞士ABB、德国SIEMENS、日本安川、日本三菱、美国艾默生等。Р相对于工业化国家来说,我国低压变频器行业起步比较晚。20世纪90年代末,低压变频器逐渐得到国内广大用户的认可,在国内开始广泛地推广使用,但仍以国际品牌为主。2000年以来,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以汇川科技、英威腾、欧瑞传动、森兰为代表的国产低压变频器生产企业在吸收国外低压变频技术的基础上通过不断创新,开始尝试自主研发生产,极大地推动了低压变频器的国产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