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做到互为补充, 各自形成规模。三是提升改造, 补实面积。适当减少新植任务, 加大低产桑园改造力度, 每年由县财政安排老桑园提升改造专项资金。积极整合各类项目资金,坚持把低产桑园作为中低产田改造的重要任务来抓,加大低产桑园改造力度,不断提高桑园单位面积产量和效益。四是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以高优桑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加大蚕桑基地建设、蚕房建设和小蚕共育费用的扶持和补助力度,力争将大蚕房补助由 40元/ 平方提高到 60元/ 平方, 推动蚕房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 完善产业发展扶持和补助政策, 积极推广联村联户种桑养蚕,培养种养大村大户,推动规模化发展。五是落实科技,规范管理。建立健全技术服务网络, 加强科技人员力量配备,每个蚕桑重点村确保配备 1至2名蚕桑科技人员。以县蚕桑站和乡镇农技中心蚕桑科技人员为主, 进一步加大桑叶病虫害统防统治力度, 重点做好桑叶褐斑病、红蜘蛛病的防治工作。切实抓好小蚕共育、大蚕饲育批次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化生产,落— 8—实蚕房消毒防病措施,全面做好蚕前、蚕期消毒防病工作。六要加强引导,强化服务。健全完善蚕桑产业发展保障机制, 密切企业与政府、蚕桑站和村委会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各自职能职责,落实各项服务措施,着力构建“统一指挥、同力推进”的良好格局,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七是强化考核, 健全机制。改进考核办法, 加大奖惩力度, 坚持以规划连片区块为新植任务数对乡镇进行年度产业任务考核,凡补植和零星栽培均不纳入统计, 坚决杜绝以发苗数作为新植任务数完成标准进行考核。坚持把生产一线技术员和辅导员的工资与技术培训的绩效考核挂钩, 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激励机制, 适当安排乡镇农技站、村组干部蚕桑工作经费, 将乡镇农技站长、重点村支书纳入年度风险抵押金考核, 做到技术联产承包, 工作责任到人, 强化考核管理,调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推进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