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勘察,包括灾区环境和危险的评估,灾民医疗和精神健康方面的需求,以及救援,救灾人员之间的指挥协调系统的建立第三是对于灾民的全面评估和测查,包括财产损失,身体伤害,致命伤害和危险,精神状态的评价(包括创伤应激反应症状),以及生活自理能力,社会活动能力.这次的地震救灾过程中,第三点的实现相对不足,尤其是对于灾民精神状态和不良适应性的症状评测,一方面因为缺乏专业人才,另一方面也因为整个心理危机干预的努力缺乏组织,大多数由NGO和自发组织的专家小组独立实行,所以无法大规模的扫描和评估整个受灾人群的精神状态.从新闻和个人见闻当中了解到,大多数心理干预往往是通过非程序化的观察,攀谈等等来进行个体适应性和精神健康的评估的.对于这个方面,现在国内外有大量标准化的测试方式和工具,如果能够有组织的应用到受灾群体身上,将会对下一阶段的心理援助工作提供非常大的便利.另外地震过后心理危机的产生,表面原因是因为突发事件,但是在评估个体精神健康的同时,不应该忽略了灾难发生前个体的自身状况和生活环境.危机干预的目的,往往是从人群中确认个别需要集中干预的个体,所以要理解这些个体的应激反应和不良适应症状,必须全面理解他们的生活和心理状况.阶段B:一,紧急救援人员,危机干预人员与灾区本地幸存者,家庭,组群,执法机构,精神健康机构之间通讯和关系的建立二,确定灾民在情感,行为,认知和心理上的沉淀,诱因和症状三,分析和整理当前问题,根据紧迫性着手解决对于灾民群体社会功能和心理适应性威胁最大的问题阶段C:一,危机干预通过主动聆听,探询应对方法,鼓励应对策略等方式进行二,认知重组,更正因为灾难造成的扭曲心理和感知,危机干预行动的计划和准备三,危机的resolution,个体与其他个体的联系,社会支持的连接阶段D:一,发展精神健康干预和关怀的后续计划二,处理精神创伤,以及长期症状恢复的技巧三,后续治疗和本地社区资源的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