Р28600Р Р11400Р Р0.469Р备注:流量根据1950~2004年资料统计;输沙率、含沙量根据1951、1953~2004年资料统计。Р表2.3 大通站流量、泥沙特征统计表Р项目Р特征值Р发生日期Р统计年份Р流量(m3/s)Р历年最大Р92600Р1954.8.1Р1950~2004Р历年最小Р4620Р1979.1.31Р平均洪季流量Р40400Р平均枯季流量Р16500Р多年平均Р28600Р含沙量(kg/m3)Р历年最大Р3.24Р1959.8.6Р1951、1953~2004Р历年最小Р0.016Р1999.3.3Р多年平均Р0.469Р输沙量(108t)Р历年最大Р6.78Р1964Р1951、1953~2004Р历年最小Р1.47Р2004Р多年平均Р4.18Р3河道演变分析Р扬州市邗江区李典镇渔船避风港口航道疏浚采砂工程位于镇扬河段和畅洲左汊北侧人民滩的倒套内部水域,工程河段河床演变重点分析镇扬河段和畅洲汊道,简要分析六圩弯道和大港水道。Р3.1历史演变Р根据历史记载,早在2000多年前,长江口新三角洲就已初步形成,当时河流的潮区界远在九江附近,潮流界在芜湖。采石一带,镇江、扬州以下河口江面宽阔,水流分汊,主流南北摆动不定,经过历史上的长期演变,河口总的发展趋势是江面缩窄,水深增大,主流南偏及河口向下延伸。由于河枯缩窄,水流集中,水深增大,造成径流作用相对增强,潮波作用减弱,因此潮区界从九江下移到大通附近(约下移230km),潮流界从芜湖下移到江阴附近(下移200km)。Р镇扬河段的历史演变可分为四个时期:(1)形成海湾时期;(2)经泥沙淤积,海岸线后退形成嗽叭形河口时期;(3)镇扬河段形成初期,河口继续向海域延伸,沙洲罗列,汊道纵横;(4)镇扬河段造床时期。Р秦汉以后,宽阔的江面开始束窄,经过几次较大的南、北往复摆动,到隋唐时期,河道基本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