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浙大通信原理大作业

上传者:upcfxx |  格式:doc  |  页数:19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借助上升沿触发的D触发器进行归零码的解码。РРРР其中,之所以在解码时又使用与门将时钟脉冲和5级m序列进行“与”运算而非直接从编码输出引出的原因,是从编码输出引出的相位和编码直接输出的相位差了180度,尽管两者都是同一点上的波形。Р仿真结果:РР实验波形:Р原码РР编码РРРР编码РР解码РРР4 差分码:Р实验原理:РCPР原码Р编码Р差分码是以跳变来表示高电平,以不变表示低电平,即0→1和1→0表示高电平;0→0和1→1表示低电平。?РРРРРР编码过程如上所示,由编码规则不难发现,编码中要发生跳变就必须当原码为1时。因而,可以借助T触发器来实现。其中,CP脉冲作为上升沿触发,原码作为T端口输入。当然,也可以借助于D触发器,以下采用的是同组同学的电路图,思想是通过D触发器保存前一个状态,并将与当前状态进行异或运算。显然,若前后两个状态不同,异或后得到“1”,否则为“0”,这与差分的编码思想一致,只是此方法会至少滞后1个周期。基于此便可得到差分码的编码电路图。Р至于解码过程,若仍采用上述编码的后一种思想,则解码与编码同效。这是因为解码的差分码便是原码,可以说是两者处于相同的地位。当然,这也可以从“异或”逻辑运算的特点得到。因此,仍将编码的前后状态进行“异或”运算便得到解码,只不过又至少滞后编码一个周期以上。Р正是因为该方法的编码和解码必然会有较大的延时滞后,故电路图上右上角存在两个为减少滞后时间而采用的D触发器,当然这其中的性价比不高。РРРР仿真结果:РР实验波形:Р编码РР原码РРРРР原码РР解码РРР5 双相码:Р实验原理:Р双相码的编码规则是当原码为1时,则编码为1→0;当原码为0时,则编码为0→1。具体的波形表示为РCPР原码Р编码РР由上面波形图,不难发现,编码为CP脉冲与原码的“同或”,且解码为CP脉冲与编码的“同或”运算。基于此可得到电路图如下所示。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