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号.doc

上传者:你的雨天 |  格式:doc  |  页数:2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为此, 先后采写了《太空经济方兴未艾》、《航天科技催生太空经济》、《中国航天科技造福中国百姓》等一系列有关太空经济的独家报道, 回答了社会关注的有关航天投入的问题, 被多家媒体转载, 产生较好社会影响。采写航天新闻, 需要较强的策划意识和能力。在采访神舟五号的时候, 笔者被派往内蒙古主着陆场, 到了现场才发现, 通讯和发稿条件都有限, 再看到电视广播网络等其他同行们的长枪短炮, 顿感压力巨大, 如何完成好报道任务?如何能在这次纸媒同新媒体的新闻大战中赢得主动?笔者从《人民日报》四个大字中获得灵感, 何不请杨利伟着陆后为本报题词: “向全国人民问好!”, 于是我将这个想法向报社做了汇报, 并及时报告现场总指挥, 并将题词提前打印出来, 后来, 杨利伟在返回北京的飞机上为人民日报独家题词“向全国人民问好!”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从此以后, 每次载人航天任务出发前, 航天员为人民日报和其他报纸题词成了固定节目。采写航天新闻, 需要较强的应变能力。采访神舟五号时, 因为发稿慢了一拍, 没有及时抢到杨利伟进食的新闻。还有什么比进食更重要, 自己开动脑筋, 终于想到狭小的返回舱里的空气是如何循环的, 于是现场采访一位专家, 写出了“空气比食物更重要”的独家消息, 详细介绍了返回舱里的人造空气, 迅速被各大网站转载, 某中学还将这个报道选择化学课程的练习题。采写航天新闻,需要长期坚守,才能有所积累,有所收获。 20 多年来,许多媒体同行报道航天的记者换了一波又一波, 也越来越年轻, 自己却坚守在这个领域, 一步一个脚印, 踏踏实实努力写好每一篇稿件。目前, 自己在航天新闻领域已经两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报道神舟 5 号成功的消息被刊发在人民日报号外上, 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有些作品还被收进中学语文教材和练习题。与其不断变换新闻领域, 不如选择一个领域长期坚持。这是我报道航天新闻的一点感悟。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