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预览

《成品油油价》

上传者:蓝天 |  格式:doc  |  页数:3 |  大小:0KB

文档介绍
拿大、墨西哥、委内瑞拉、沙特等多国。2008年,美国从92个国家进口原油,其中从非OPEC成员国进口的原油占原油进口总量的54%,从加拿大、墨西哥进口的原油分别占原油进口总量的19%、10%,而从中东最大的原油生产国——沙特进口的原油仅占原油进口总量的12%。原油进口来源分散,供应商多,竞争激烈,价格也就有了竞争性。中东国家为了保证其自产原油在美国市场的竞争力,就必然会在价格上做出让步。中国对中东原油的依赖程度很高,近年的进口原油多元化并没有改变这一现实,中东进口原油占总进口量的45%以上。对于中国原油进口,中东原油处于相对的垄断地位,对原油定价问题拥有主导权。因此,为保证原油资源稳定供应,即使购买原油的离岸价格高于欧美国家,中国也不愿因此而破坏与中东产油国的政治经济关系。缺乏进口竞争机制也应该是一个问题。加入WTO之后,政府虽然引入原油非国营贸易机制,但由于申报自营进口经营权的条件不平等、政府行政性保护政策等原因,石油进口经营权仍集中在中石油、中石化等少数国有央企手里,对于“亚洲溢价”没有有效的应对措施。此外,亚洲市场缺乏石油定价话语权,还没有形成一个能够反映亚洲原油供需情况和代表亚洲利益的、可以跟美国纽约商品交易所和英国国际石油交易所相竞争的原油期货市场也是导致“亚洲溢价”的直接因素。通过以上比较结果可以得出,在正常情况下,要使中国的成品油便宜下来,应当解决比较高的输送销售环节成本(或利润)和“亚洲溢价”。解决“亚洲溢价”受到许多不可控的国际因素影响,比较难。但是,必须加强进口原油多元化,除了成本问题,还有能源安全问题。解决比较高的输送销售环节成本(或利润),政府应该可以有所作为,可以在成品油各个环节(包括石油进口)引入民营企业,引入竞争,改变垄断割裂格局,提高成品油配送效率,减少市场扭曲,这些都是降低中国成品油价格的有效措施。(作者单位: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

收藏

分享

举报
下载此文档